Bard Access Equistream Mode D'emploi page 49

Table des Matières

Publicité

Les langues disponibles
  • FR

Les langues disponibles

  • FRANÇAIS, page 4
使用說明
適用於 Equistream* Straight 及 Alphacurve* Configuration 導管
說明
Equistream* 以及 Equistream* XK 導管以放射線無法透過的聚氨酯 (polyurethane)
製成,最高容許流速為 500 ml/min。導管軸內部用一中隔分為兩個管腔,以便血液透
析操作,無需使用「單一針頭 」(single needle) 系統。本導管備有一白色固定環扣,
可幫助組織向內生長以固定導管。
Equistream* 以及 Equistream* XK導管有兩個從一個固定點分開的自由浮動尖端。
適應症
Equistream* 以及 Equistream* XK長期血液透析導管適用於建立血液透析,血液
灌洗或血液分離治療術所需的短期或長期血管通道。血管通道可建立於內頸靜脈
(internal jugular vein),外頸靜脈 (external jugular vein),鎖骨下靜脈 (subclavian
vein) 或股靜脈 (femoral vein)。長度大於 40 cm 的導管為股靜脈插入用。
禁忌症
本裝置不可用於嚴重,不受控制的血小板過低 (thrombocytopenia) 或凝血異常的病患。
警告
脊椎
第一肋骨
鎖骨下靜脈
內頸靜
上腔靜脈
鎖骨
腋靜脈
胸骨
Pinch-off Area
鎖骨下窩
• 可使用酒精或含酒精的抗菌劑 (例如 chlorhexidine) 清潔導管於皮膚插入處;然
而,須小心勿長時間暴露於該溶劑之下。溶劑應該先完全風乾後再施用任何敷料。
• 含有丙酮與聚乙二醇 (PEG) 的藥膏可能會破壞本裝置,因此不應使用於聚氨酯導
管。Chlorhexidine 貼片或 bacitracin zinc 藥膏 (例如 Polysporin* 藥膏) 是較佳的替
代方案。
• 插入與維護本裝置時,請一律遵照安全須知內容。
• 若導絲 (guidewire) 及 (或) (stylet) 碰觸右心房壁,可能會導致心律不整。請使用心
律監控設備以偵測心律不整。
• 只可在導管延長段中鉗閉管夾。若導管延長段受到過大拉扯或接觸粗糙邊緣,可能
會造成切口或撕裂。在旋緊式轉接頭 (Luer-lock connectors) 之上或其附近反覆使
用管夾,會造成導管疲勞並可能使其分離。
• 應小心植入導管。
• 必須避免任何可能壓迫導管管腔的銳角。
• 為避免空氣栓塞及 (或) 失血,請將患者置於垂頭仰臥位 (Trendelenburg position)
並隨時將大姆指置於管鞘導引器 (sheath introducer) 開口處。
• 為避免傷害血管與內臟,輸注壓力不應超過 25 psi (172 kPa)。建議使用 10 mL 以
上的注射器,因為小注射器會比大注射器產生更大的壓力。附註:施加三磅 (13.3 牛
頓) 的力量在 3 mL 注射器活塞上,會產生超過 30 psi (206 kPa) 的壓力,而同樣三
磅 (13.3 牛頓) 的力量施於 10 mL 注射器活塞上,只產生不到 15 psi (103 kPa) 的
壓力。
• 與本導管並用之附件與零件應包含旋緊式轉接頭。
• 使用導管前,必須移除兩個管腔中的肝素溶液,以避免造成患者全身性肝素灌注
(systemic heparinization)。
• 若未使用導管延長段時沒有加以關閉管夾,可能會造成空氣栓塞。
• 若發生罕見的滲漏情形,應立即鉗閉導管。應先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,再恢復透析
或輸注程序。
• 導管於股靜脈插入有較高的感染風險。
• 請勿用任何方式對導管或其零件再消毒。若因重複使用本導管或附件造成任何損
害,本製造商不負任何責任。
• 有報告指出,左側內頸靜脈插管與右側內頸靜脈插管相比,併發症發生率較高。
• 不應用酒精試圖填塞或浸泡聚氨酯血液透析導管,或用其清除栓塞,因為已知長時
間反覆,長期與酒精的接觸會造成聚氨酯的分解。
• 本裝置供一次性使用。請勿重複使用。重複使用及 (或) 再包裝可能造成患者或使用
者的感染風險,損害導管結構完整及 (或) 本裝置的主要材質以及設計特點,可能導
致裝置失效及 (或) 患者傷害、疾病或死亡。
注意事項
• 若反覆過度拉扯血液管線,注射器與保護蓋會縮短轉接頭的壽命,可能會導致轉接
頭失效。若導管受損,在患者與受損區域之間以邊緣圓滑,不造成損傷的夾鉗鉗閉
導管。
• 在本器材包裝無開啟,受損或破裂情形下,本器材可保持滅菌,無致熱性
(non-pyrogenic)。
• 使用本裝置前請仔細閱讀使用說明。
• 注意事項: 美國聯邦法律規定本器材僅能由醫師出售或憑醫囑出售。
• 尤其左側插管有其獨特的困難性,因為左側無名靜脈 (innominate vein) 與內頸靜脈
間,左側頭臂靜脈與上腔靜脈 (SVC) 交匯處各形成一直角。
• 需注意不可強行將擴張器管鞘導引器組合體推入血管,因可能造成血管穿孔等傷害。
• 引流管的作用是覆蓋導絲以幫助插管。在無導絲導引下將引流管插入靜脈開口可能
造成穿孔在內的血管傷害。
• (tunneler) 插入導管尖端時,若未將Stylet退出,可能造成Stylet損壞。
• 在移除插管引流管時,請確保導管不致脫離靜脈。
• 注意不可將分離鞘過度深入血管中,因為可能造成扭結,使導管無法通過。
• 請確保撕開導引器鞘的操作是在體外進行。當鞘撕開時,導管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推
進血管中。
• 為確保產品的最佳表現,請勿將環扣的任何一部分插入靜脈中。
• 若針頭在體內時必須退出微導引器導絲,將針頭與導絲視作同一單位一併移除,避
免針頭損壞或切傷導絲。
• 在嘗試插入 Equistream* 導管前,請確保你熟知下列併發症,以及若任一併發症
出現時的緊急處理方式。
• 下列併發症與其他併發症已詳細記載於醫學文獻中,應仔細考慮再放置導管。放置
與照護Equistream* 導管應由熟知術式風險之合格人員進行。
可能併發症
使用留置中央靜脈導管為重症患者提供重要的靜脈通道;然而,本術式有產生下列嚴
重併發症的可能:
• 空氣栓塞
• 動脈穿刺
• 出血
• 臂神經叢傷害
• 心律不整
• 心包填塞
• 導管或環扣侵蝕穿透皮膚
• 導管栓塞
• 導管阻塞
• 由於鎖骨與第一肋骨間的壓迫,造成導
管阻塞、損壞或斷裂
1
• 導 管相關敗血症
• 心內膜炎
• 導管於皮膚出口處感染
• 導管出口處壞死
• 藥物外滲
• 形成蛋白纖維鞘
繁體中文
警告: 導管經皮插入時,應於鎖骨外
及中三分之一交界處,胸廓出口外
側插入,進入腋-鎖骨下靜脈中。導
管不應由身體中線方向插入鎖骨下
靜脈,因為這樣放置會造成導管受
第一肋骨與鎖骨的壓迫,造成導管損
壞,破裂與栓塞。1 以螢光鏡或 X
光確認導管尖端放置位置,可以確
保導管未被第一肋骨與鎖骨擠壓。
5,8
• 血腫
• 縱隔積血
• 血胸
• 胸腔積水
• 植入物上覆皮膚發炎、壞死或結疤。
• 對植入裝置產生不耐反應
• 血管或內臟撕裂
• 血管或內臟穿孔
• 氣 胸
• 胸管傷害
• 血栓栓塞
• 靜脈狹窄
• 靜脈血栓
• 心室血栓
• 血管糜爛
• 與一般局部及全身麻醉、手術、術後恢
復相關之風險
插管技巧 (1) 使用 Bard Access Systems, Inc. 分離鞘引導器經皮放置 Equistream*
導管:
進行經皮放置時,導管經由分離鞘導引器插入鎖骨下靜脈或內頸靜脈。報告指
出,右側內頸靜脈是首次經皮插管應優先考慮的位置。
(Trendelenburg position),患者頭部轉向插入位置對側。
(一般步驟)。
A
務必在嚴格無菌條件下插入導管。
警告: 報告指出,左側內頸靜脈插管 與右側內頸靜脈插管相比,併發症發生率較高。
注意事項: 文獻報告指出,左側插管有其 獨特的困難性,因為左側內頸靜脈與無
名靜脈間,左側頭臂靜脈與上腔靜脈交匯處各形成一直角。
1. 在術式進行中須準備一個無菌區。操作者可穿著防塵帽,口罩,無菌衣,並使用
大型無菌巾覆蓋患者。
2. 採用標準外科技術準備操作區域,準備完成後覆以無菌巾。若需要去除毛髮,
請使用剪刀或脫毛劑。接著,以 chlorhexidine gluconate 擦洗整個區域,若有
chlorhexidine gluconate 禁忌症,則可使用優碘溶液。來回摩擦用力擦拭至少
30 秒
. 勿用塗抹或點壓。讓抗菌溶液完全風乾,再進行穿刺。
10
3. (若合宜) 在導管插入處與皮下隧道之路徑施行局部麻醉。
4. 在導管插入前,以肝素溶液灌洗每個管腔,之後以管夾鉗閉導管延長段。若使用
Stylet,在動脈(紅)管腔未移除導絲及Stylet前,勿以管夾鉗閉動脈 (紅) 管腔。 鉗
閉管腔會造成Stylet扭結,造成導絲無法通過。
5. 將導引器針頭連上注射器,插入所需之位置。一面插入時一面輕輕抽吸。
6. 進入靜脈後,移除注射器,留下針頭。
7. 若使用微穿刺工具組,將微導引器導絲的可彎曲端插入針頭。將微導引器導絲推
進至適宜的深度。使用螢光鏡或超音波確認位置正確。
• 緩慢退出並移除針頭,同時維持導絲 於定位。
注意事項: 若針頭在體內時必須退出微導引器導絲,將針頭與導絲視作同一
單位一併移除,避免針頭損壞或切傷導絲。
• 將小導引鞘鞘與擴張器視作同一單位,順著 微導引器導絲推進,推進同時略
微旋轉。將此單位 推進靜脈中至適宜深度。
• 退出擴張器與微導引器導絲,原處留下小導引鞘。
警告: 將大拇指置於導引鞘開口,以減低 出血及空氣栓塞的風險。
8. 標準導絲可由針頭基部插入,穿過針頭。將標準導絲推進至血管中所需的位置。
9. 若使用微導引器,緩慢退出並移除小導引鞘,同時維持標準導絲於定位。
10. 移除針頭,同時維持導絲於定位。將導絲擦拭乾淨,將其固定於原位。
注意事項: 導絲超過針頭斜角後不可將其拉回,因為此舉可能切斷導絲末端。導
引器針頭必須先移除。
11. 在插入處皮膚切開一小口。於預定導管離體處切出第二個開口。
12. B (一般步驟)。
1
(一般步驟)
B
1. 若使用Stylet,從動脈導管旋緊式轉接頭處旋開Stylet基部,
退回Stylet,直到無法從動脈管腔尖端看見Stylet為止。
注意事項: (tunneler) 插入導管尖端時,若未將Stylet退
出,可能造成Stylet損壞。
2. 使用tunneler,建立一條自導管於皮膚出口處至進入靜脈
血管的皮下隧道。若使用Bard Access Systems, Inc.
Tunneler (見步驟 1 到 3),將導管連接至Tunneler,使導管
的靜脈尖端滑過螺紋連接處,直到停置於外鞘終止處旁。
此步驟可使導管在隧道建立的同時穿過人體組織。滑動
Tunneler上的外鞘,使其覆蓋導管的靜脈尖端/Tunneler連
接處,直到外鞘停止。另外,確保外鞘的開放端覆蓋導管
的動脈尖端。此步驟將減低導管動脈尖端在皮膚隧道中的
阻力,並使導管固定於Tunneler上。(放置好環扣後,外鞘
可以滑動取下,並將Tunneler拉離導管靜脈尖端,藉此移
Tunneler。)不應強行將導管穿過隧道。
3. 將白色固定環扣放置於導管離體與進入靜脈兩處間大約中央
位置,距離進入靜脈處至少 3 cm。將Tunneler與導管分離。
4. 若使用Stylet,將Stylet推回進入導管中,並將Stylet基部鎖緊於動脈導管旋緊式轉
接頭。將Stylet尖端穿過靜脈尖端開孔的近體側邊,讓Stylet尖端突出導管尖端。
(插管技巧 (
):經皮放置)
C
1
1. 解開、移除並丟棄引流器。
注意事項: Stylet的作用是覆蓋導絲以幫助插管。在無導絲導引下將Stylet插入靜
脈開口可能造成穿孔在內的血管傷害。
2. 將導管管腔注滿含肝素的生理食鹽水溶液。
3. 將擴張器管鞘導引器組合體沿體外的導絲推進血管。
注意事項: 需注意不可強行將擴張器管鞘導引器組合體推入血管,因可能造成血
管穿孔等傷害。文獻報告指出,放置導管於左側有其獨特的困難性,因為左側無
名靜脈與內頸靜脈間,左側頭臂靜脈與上腔靜脈 (SVC) 交匯處各形成一直角。
警告: 若導絲碰觸右心房壁,可能會引發心律不整。
7
4. 退出血管擴張器與導絲,原處留下插管器護套。
注意事項: 注意不可將分離鞘過度深入血管中,因為可能造成扭結,使導管無法
通過。
警告: 為避免空氣栓塞及 (或) 失血,請用姆指蓋住護套插管器的外開口。
5. 移開大拇指,將導管的遠端部分徐徐插入管鞘導引器中。推進導管尖端。導管尖
端放置位置,尖端方向與適當長度的選擇由醫師依經驗決定。然而,首次插管後
務必進行常規 X 光檢查,以確認導管尖端位置正確,才可開始使用導管。建議導
管尖端置於上腔靜脈/右心房 (SVC/RA) 交接處或右心房中央。
螢光鏡確認。
6. 當導管推進的同時應逐漸剝除外鞘,抓住「T」字把手,以向下,向外的動作將其
破開,使外鞘分離並退出。
注意事項: 請確保撕開導引器鞘的操作是在體外進行。當鞘撕開時,導管可能需
要再進一步推進血管中。
注意事項: 為確保產品的最佳表現,請勿將環扣的任何一部分插入靜脈中。
7. D (一般步驟)。
(一般步驟)
D
1. 將鬆開管夾並由兩個管腔各抽吸血液,以確認導管通暢。
2. 使用 10 mL 以上注射器,以 10 mL 無菌生理食鹽水灌洗兩個管腔。
警告: 為避免傷害血管與內臟,輸注壓力不應超過 25 psi (172 kPa)。建議使用
10 mL 以上的注射器,因為小注射器會比大注射器產生更大的壓力。
3. 按照導管管夾上註明的灌注容量,於兩個管腔各注入與灌注容量相等的肝素溶
液。兩個管腔皆務必立即鉗閉。警告: 若未使用導管延長段時沒有加以鉗閉,可能
會造成空氣栓塞。
4. 為加強安全,可縫合整個插入處,或使用 Statlock* 導管穩定裝置以固定導管。
5. 請遵照貴醫院的程序進行敷料更換與出口處護理。若使用含酒精藥劑 (例如
Chloraprep* 溶液),應待其完全風乾再為導管敷料。
警告: 含有丙酮與 PEG 的藥膏可能會破壞本裝置功能,因此不應與聚氨酯導管同
時使用。Chlorhexidine 貼片或 bacitracin zinc 藥膏 (例如 Polysporin* 藥膏) 是較
佳的替代方案。
6. 以 X 光或螢光鏡確認導管尖端位置。
建議敷藥技巧
1. 使用一或二條無菌膠帶將導管固定於皮膚上。
非必要選項:將一塊預切紗布敷料置於導管離體處,使其環繞緊貼
導管。將一塊 2 in. x 2 in. (5 cm x 5 cm) 紗布置於預切紗布與導
管上。
2. 敷上表面敷料,導管延長段需保持露出。若使用無菌,透明,
半透性的敷料,建議下列步驟:
2a. 使用無菌剪刀在敷料短邊切出一道 1-2 inch (3 - 5 cm) 狹縫。
將背紙移除。
2b. 透過皮膚上的敷料觀察導管位置,確認狹縫置於導管基部上。
壓貼敷料一側於所需的位置,同時敷料另一側保持遠離皮膚。
2c. 移除敷料靠近導管基部的部分外框,導管基部應已固定於皮膚
上。
49
6,9
患者應置於垂頭仰臥位
7
5,8
第 1 步
第 2 步
第 3 步
5,8
6
每次放置都應使用

Publicité

Table des Matières
loading

Ce manuel est également adapté pour:

Equistream xk

Table des Matières